大抵从蹒跚学步起,就开始在找东西玩了,2、3岁时已经会玩泥巴,堆沙子,进了学堂,就开始玩竞技类的游戏,回忆起来,有这些种:跳橡皮筋、跳房子、丢沙包、跨步子、抓石子、跳绳、踢毽子、翻线绳、滚铁环、翻叉、斗机、打钢珠、打纸板、打陀螺。前面8种都是女生爱玩的,后面当然是男生的专利了。
1.石头剪刀布——东北管它叫定杠锤,也就是以石头,剪子,布之间相克关系选出优胜者——往往这只是某一游戏的一部分。
2.手心手背——这个主要是为了分帮才玩的。现在我们打球时还用呢~
3.丢手绢——这也是小时候经常玩的。。。
4.捉迷藏——似乎同上。。。
5.跳皮筋——这是小姑娘们玩的,似乎有很多玩法,而且有些很有难度呢~
那个时候只要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男孩子一般跳单根的,一级一级的往上跳(类似跳高)最高时是一人加一只手。女孩子们跳的我看不懂,但她们跳皮筋时的那些歌谣我还是记得一些的,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孩子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
6.扇pia4记——就是用纸壳做的小方块片,上面有图案,可以比大小了之类的,还以砸或者用手掌拍地使排翻过来或者压到另一张牌上~那会儿最流行的图案就是军队的了,有军衔还有武器……
7.弹玻璃球——这个玩法可多了,我们玩的时候分真假,真的就是我用我的球打你的球,打到了你的球就归我了。假的就是随便玩,打到了也不要。
8.打口袋(丢沙包)——两边站2人,中间站一帮人然后两边仍中间的人,中间的人躲,接到的话还可以加命~
9.天下太平——用砖头或者粉笔各自画一个田字方格的城墙,然后用“定杠锤”决定谁画下一笔,得先把天下太平四个字写完之后才能在上面画上大炮和炮弹之类的,有了大炮和炮弹就可以划掉对方的城墙,大炮等。而最终攻破别人城墙的人,为胜利~
10.冰棍冻——一个人抓其他很多人,如果跑不掉,可以喊冻冰棍,将自己冰冻起来,等待队友的救援。。。这个游戏是跑起来玩的~
11.滋ci1水枪——这个大家小时候都玩过吧?一到夏天的夏游大家就开始用水枪打仗了。。。
12.老鹰捉小鸡——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这是一项奔跑强度较大的游戏,各种角色都要拼命跑,特别是“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13.摸瞎子——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
14.吹泡泡——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15.抽陀螺——选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把木棍截成8~10厘米长,用刀把木棍一段削成锥形,整个锥体要对称、光滑,陀螺就做成了。再用布绳做一条鞭子,用布绳缠绕陀螺,突然拉动,陀螺就在地上飞速转动,为了保持陀螺继续转动,要不断用鞭子抽打。大伙一起玩时,各自把自己的陀螺拿出来,两人一组用自己的陀螺碰撞对方的陀螺,撞倒为失败。
16.弹弓——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
17、斗鸡——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男孩子都喜欢。
18、挤油渣
就是一群小孩子,靠着墙壁,一字排开,两端的用力往中间挤,中间被挤出来的就到两端的任意一端,继续挤,如此反复循环。
19、抓石子——每人7个石子,抛起,手背接住,一一抓起,接不住的,就算失败,从头再来。到河边或碎石场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7个,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体力消耗不大,但眼神和脖子要随石子的抛上落下而动,脑子反应和手掌活动都要十分灵敏。最好选块较光滑的地面,手指不至于磨出老茧。
20、打三角板——两个人或三个人同时玩,用烟盒叠成三角形,放在地上,另一个盖在上面,用手去扇,利用手扇出的风力或角度,掀翻即赢。男孩子手指磨破了,但依旧玩的不亦乐乎!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午休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21、跳房子——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跳房子的游戏可以训练眼、手、脚、躯体的平衡能力及下肢的肌肉力量,如果左右腿交替运动,效果更好。
22、踩高跷——找两根1.5米左右的竹子,在底部距地面10—20厘米的地方绑上一根小的木棍,要绑紧、稍微有点倾斜,小时候我们在家里经常踩着高跷东奔西跑。
除以上22种,还有很多小时候的游戏,例如:滚铁环、打碉堡、自制小竹剑、叠纸飞机……!车水马龙,五光十色的大城市里不停打拼的我们,每天都疲惫着重复着工作,压力和紧迫感随时伴随着我们,让我不禁想起小时候……永远记得那是火辣辣的夏天,每到玩到日落,玩到汗浸湿了衣服,家人总是叫我回家吃饭,那个场景很深很深……以上是我记忆里最爱玩的游戏,你们记起来了吗?
其实,还有很多很多属于我们小时候玩过的游戏也都留于心中,不曾忘记,这也应该是属于我们所有同龄人共同珍藏的美好回忆吧!
如今,早已不玩游戏了,这些记忆都珍藏在时光的隧道里,现在的小孩玩的都是积木、变形金钢、游戏机、电脑游戏,都成了宅男宅女,偶尔看到广场上有滚铁环、车陀螺的,不禁驻足让思绪回到那个纯真快乐的年代。
童年的那些游戏,你玩过几样,都还记得吗?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