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情加油
为爱情疗伤

“谢师宴”的联想

  高考刚结束,不少酒店就打出海报,推出了“状元及第宴”等特色菜单,不用说新的一年“谢师宴”又要开始了。你只要在“百度”上轻点一下,有关谢师宴的广告词、祝酒词、菜单、营销方案比比皆是,至于“桃李满天下,大展鸿图,榜上有名,鲤鱼跳龙门,连中三元,才高八斗,成竹在胸,独占鳌头,鹏程万里,前程似锦”等菜名会让你看的眼花缭乱。更有甚者,据报道,往年的“谢师宴”以高中生居多,而今却越来越低龄化。不仅大学、高中、小学毕业,甚至幼儿园毕业也开始办“谢师宴”,而且是价位“上不封顶”。看了这些消息,不免让人心里觉得怪怪的。
  
  中国有句古话: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是从尊师的角度说应视老师如同父亲一样。其实学生是否视你为父,在于你是否视学生为子女。我的祖父做了一辈子“教书先生”,语数史地皆会,琴棋书画通晓,据说年轻时在家乡同时兼任两个中学校长,现在地方志还有他的名字。早年我在祖父母身边生活过,那时他已经从淮阴中学退休了。他的书教得如何好,我是后来听说的,在我年少的心里印象最深的就是他的师生情。他最喜欢给我看厚厚的影集,里面都是学生的照片,他常得意的告诉我这个在某研究所,那个在某名校,还有谁和谁结为伴侣了。经常会有学生来看他,他们已经是中年人了,有的结伴而来,更多的是带着自己的爱人和孩子来,一坐就是半天,什么都聊,也能在此吃了便饭再走,因常来常往,以至我和他们都熟了。祖母去世以后,祖父年近八旬身体虽好,我父母还是不放心动员他来我家住,他叹了一口气:到你们那儿照顾我是方便了,学生来看我就不方便了。在他眼里似乎学生比身体更重要。许多年以后,我开会遇到祖父过去的一位学生,聊起往事,我说过去的师生咋那么好。他说,老先生不仅书教得好,对我们就像父亲一样,五、六十年代考上淮中的穷学生多,他常常用自己的薪水来资助我们,那是一种真感情哦。我终于明白祖父的师生情,教书对于他已不仅仅是谋生的职业,学生已是他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
  
  我的中学时代是一个无望的时代,时值七十年代初,读书无用泛滥,父母下放农村,不知前途何在。所幸我遇到了两位好班主任:一个是初中时的数学夏老师,那时我最喜欢上他的几何课,镇江口音,讲得清晰,作图也漂亮。发现老师偶尔的板书笔误,少不更事的我会举手报告。几何证明,多种求证方法,我总要标新立异,不管对错,总得到老师的赞许和鼓励。更难得的是在那个唯成分论的特殊年代,他一视同仁的对每一个学生。班里一个出生“不好”的女同学,平时寡言少语。在多年后的师生聚会上,她动情地说,那时我很自卑,是夏老师从不歧视我,给了我生活和学习的勇气。还有一位高中的语文沙老师,是那时极少有的特级教师。当时高考已取消多年,他却一再地告诫自己的学生,多学点知识总是有用的。我最爱听他点评议论文的写法,言简意赅、入木三分。我的每一篇习作都有他密密麻麻的眉批、尾批,行间还有圈圈及各种符号。后来我多次搬家,那本作文却一直珍藏着,每看到这个作文本,我就仿佛想起鲁迅笔下的藤野。在那个没有高考的年代,我们仍然在认真的学习、严肃的考试、正儿八经地上晚自习。后来真是应了老师那句话,几年后高考一旦恢复,我们班同学大多数榜上有名。可敬的老师,在我们时值年少,远离亲人、前途迷茫之际,是你们象父母一样关爱备至、指点迷津,传道授业。我从没有为你们摆过“谢师宴”,但在我心中,你们永远是大写的“人”。
  
  正因为对教师职业心怀敬意,便期望校园永远是一方净土,毕竟一个民族的希望在教育。然而当物欲横流流入了校园,孔老夫子有教无类已被金钱分成三六九等;当教师上课不再用心而把精力放在有偿家教上;当小学生都知道催着家长给老师送红包;当谢师宴“就像婚礼,要比排场”,原本纯洁的师生关系是不是变了味?也许这并不是主流,也许我们期待着今后它不会变成主流。
  
  其实,我并不脱俗,在孩子考上大学时也如此这般、欢欢喜喜办了一场。十年寒窗,金榜题名,师恩总是该谢的。只是吃这顿饭,作为学生和家长,让老师感到亲切、自然就好;而作为老师,是否该想想,你过去究竟给学生付出了什么?你今后会让学生在人生路上还记得些什么?
  
  

赞(0) 打赏
文章名称:《“谢师宴”的联想》
文章链接:https://www.qqzzhh.cn/44279.html
本站内容系会员投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