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到家了。
前段时间一直在忍耐,因为每当跟一些奸狡的人谈事情的时候,我常想出言拆穿对方的托辞或者丑陋意图,但我想又何必多此一举,像是给自己的懒于开口找了个堂皇的借口。仔细想来,这个世界有许多边边角角束缚我们,既然没有能力去改变,唯有去适应这个潮流指向,呵,无奈于不语,在时光的隧道里我单身前行。守望者身后的过往,瞭望者身前的圹埌,像年迈的老者唯有倾听,唯有内心沧桑的诉说。
过渡到现实里,让我敝帚自珍的就是我才15岁,内心恣肆年轻,我望着同龄孩子抛洒成长的背影,看到阴霾渐渐的从地平线蔓延到阳光底下,他们笑得像是向日葵,不断渴求着青春里最明媚的忧伤。
诗人说,生命中最美的景致并不是浓墨重彩描绘而成,他也许是一串淡淡的足迹,但却深藏在我们心灵最柔软的地方。
人与人之间未能改变的差异是天生的指纹和相貌,但内心却都天真和谐。可有些人,后天性的让他们除了指纹和样貌不同,更多的是生命里寻觅的幸福与未知未觉陷入迷途的不同。而道德水平,才智,阅历,品位等等非常不一样的人,会很难理解彼此。所谓换位思考,不过是一个亡羊补牢式的方式。
有时候觉得很满意,我满意于自己依旧那么的不会做人。对喜欢的人笑脸相待。对厌烦的人敷衍了事。对觉得不错的人推心置腹,对德育低下的人臭脸相迎,决不做戏。不要以为自己棋高一着,操控大局。那是绝对没有的事。所以的所以,浅薄如我辈的人,最好的选择就是闭上好斗的嘴,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能有点成绩就最好,没有也别给社会添乱,这样就很好了。总的来说该支持的还是会支持。该厌恶的还是会厌恶。两类人我都感谢,因为无论怎样都是一种坚持的纯粹。
有一个可行的规则就是,不和非常不一样的人打交道。虽然这会让人交际变窄。通向成功的途径变狭小。但可以使心情舒畅。翻开电话本,没有一堆自己不欣赏但却有紧密利益关系的人,只有息息相关的心灵伙伴。这令人感到自足。是偶尔的观察。然后看到有人持续的坚守。有人不屑的离开。如此便轻易的得知,哪些人,是可以信赖的。需要极大的热情去回应才可保持的友情,终归不会长久。而对于一些喜爱把我说过的话翻给别人听或者随意展示、伪造聊天记录的,只要得知,立刻敬而远之。没有信任感。因为人好坏评判,是一件极度主观的事情。能聊到一起固然不错,但如果志趣不投,可能就演变为品位的互相不屑,徒增不快。而每个人大概都不会觉得自己的品位有什么问题。如同犯人在法庭上最多只会承认犯法是“一时糊涂”,而绝不会打心里认为自己的人品有什么问题。认识自己的品味、人品等根本属性,是最难的事情。在这种状况下,能聊的久就纯属缘分了。
当我倔强地独自背上行囊开始我全新的路程,我知道,只要仅有的几个朋友站在我身后凝望。他们的眼神像落日一样苍茫而深远,让我觉得沉重。不过,当我们决定了孤独地上路,一切的诅咒一切的背叛都丢在身后,我们可以倔强地微笑,难过地哭泣,可是依然把脚步继续铿锵。
眉间绪语忆流年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