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我写这篇文章绝没有否定婚姻的意思,也不是反对婚姻,只是想说明婚姻的心理问题。所以不要望题目生义哦:)
当家庭成为社会的最基本单位的时候,婚姻就成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织关系之一。这就是为什么建国初期,婚姻法是第一批法律的原因。确定了这一点,才能保障社会的基本稳定。就像一个机体,如果细胞不稳定,怎么可能健康呢?
但也像我们看惯了细胞组成的生物一样,当看到非细胞生物的时候,总会有些奇怪的。其实生命的形式多种多样,未必需要细胞这个结构才能组成复杂的高级智慧生命体。
对于人类的社会生活来说,每一种社会环境,就造就了每一种社会的生活方式。而婚姻的形式,也是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的。
最显著的就是游牧的生活方式也定居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区别。
游牧的生活方式,不确定因素很多,自然环境的因素,人文的因素等等,既带来危机也带来机会。如果游牧的生活方式真的比定居差,那么早就不存在了。
定居的生活方式,是大多数现代人采用的方式。一大批人聚居在一起生活,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确实能大大增加安全感和增强协作关系,但也比较封闭,接受转变不是很灵活。
在婚姻的方式上,游牧的生活方式,不可能有固定的配偶,也不可能有一生相伴的承诺。原因很简单,因为生活不确定。一场暴风雪,牛马可能荡然无存。一场战争,可能辗转千里……这种情况下,怎么要求从一而终呢?而且所有的生活资料,都是没什么归属感的,抢来的捡来的就都是自己的。当然了,被别人抢去或者丢了,那也变成别人的了。
但定居的生活方式,归属感是很重要的。一张地契,只要没有改朝换代,多少代人都有效。在这种方式下,固定的关系就成为了婚姻形式的主导。
人们在农耕社会形式下,固定的生活方式比较优越,所以婚姻方式以及婚姻的指导思想,自然也是与之配套的。归属感是最明显的标志,不论从文化上还是生活中,都把归属性质突出了出来。
但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了新的变动时期。而这个社会形势,确确实实和游牧方式有点像。虽然不是逐水草而居,但确实是逐财富而居。人们在不断变化的财富造成的梯级城市间流动着,再也不仅仅停留在出生地了。
就拿中国的城乡变迁来说吧,现在还有多少人留守自己的庄稼地呢?这些流动的人员,除了春节回家一次,剩下的时候都在各大城市之间漂泊。
所以现在的离婚啊,闪婚啊,朋克婚啊,隐婚啊,裸婚啊……层出不穷。形似虽然不同,但都是探索新形势下婚姻方式的一种尝试。
人员的流动,互联网的风行,都让人们对稳定的感情关系感到岌岌可危。
爱情的结果,往往不是婚姻。而婚姻的原因,又可以千奇百怪……人们在历史的变动面前茫然失措,无所适从。对责任感和安全感的追求,变得渴望而执着,但又因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原因无可奈何。
人们向往的稳定婚姻关系,被经济活动和社会变革冲击得蒙头转向,人们在探索,在自救,在彷徨……
现实是什么?现实就是不可能再有稳定的生活方式存在。人员的流动已经成为必然,类游牧式的生活方式已经开始。社会在转型,人们的观念在转变,所有的一切都在重新缔造,从新找到新的和谐关系。
虽然我们不愿意,但社会是不会顾及我们的愿望的,婚姻方式的变革,也悄然在我们周围发展着。
今后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婚姻方式。如果能够有足够的财富定居,自然可以获得稳定的婚姻生活。但有多少人能够一生稳定呢?
谁也不知道……
但我们会找到能让我们和我们所爱的人幸福的最佳途径的!并给她们安全感和快乐!一定会的!
婚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