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咨询接触中,特别是碰到很多孩子问题,诸多的父母会扮演一个帮助者来教导孩子,也会用所谓的爱孩子在指责和抱怨孩子,想用自己的方式来拯救和指引孩子,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能够在众人面前抬起头让自己有面子,而不要因为孩子的问题给自己带来诸多的压抑和无奈。
记得在一次咨询中,孩子因为厌学,总是逃课上网不回家,在老师的建议下父母陪伴来到我们孙硕心理咨询工作室,在这之前父母也是想尽办法但一直不能让孩子静下心,希望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让孩子尽快回归学校,只要孩子能够上学,父母怎样都可以,这是父母说的话,但在咨询中了解到“需要接受心理咨询的是爸爸妈妈,而不是我,我没有问题,只要他们不要总是吵闹唠叨就好了—–“,这是孩子在心理咨询室中重复多次的话,爸爸妈妈因为忙于工作和生意,很少顾及孩子,也只有在孩子出现问题才记得孩子,孩子能够见到父母,更多的时候是他们在一起争吵打架,很少有时间陪伴自己,就像今天这样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在自己的记忆中好像不记得,自己很想要爸爸陪,也想与妈妈聊天,但他们难得有时间,自己平时好朋友不多,也不知道与谁交流,只有在逃学去网吧是自己最享受最开心的时间—–
自己的孩子怎么了,过去一直很听话也一直很少让父母操心,但不知道为什么,自从孩子初中后,一直躲避我们,因为生意和工作也很少与孩子交流,也想着去帮助孩子,希望孩子能够争口气,自己这样忙还不是为了孩子,希望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环境,把孩子送去好的学校接受教育,这真的错了吗?因为各自忙,很多时候见面也是因为意见不同意争吵,但为什么孩子不能理解我们呢——,这是父母一直在重复的话题,一直想帮助孩子,因为孩子长大了,也不知道如何去说,说多了就把门关起来不理我们,要么就不听,怎么说也不回应,让自己措手不及,真的想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孩子落得这样。
孩子怎么了,经过咨询梳理,能够清楚孩子对家的渴望和对父母的依恋,孩子就是孩子,家是孩子温馨的避风港,是孩子拥有开心与快乐的地方,但如今很多的家变成了什么,要么是夫妻关系的战场,要么就是彼此的争执和意见不合,要么在相互推卸责任,指责和抱怨对方不能给予爱,由此在无意识中给孩子带来影响和伤害,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也许这个说法有些牵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一个问题父母在支撑,是我们父母怎么了,还是孩子怎么了,在自己一味打着爱的名义在拯救帮助孩子的同时,是否可以沉下心在自身梳理和认识自己,不要说别人怎么样,也不要说学校老师怎么样,也不要说社会环境怎么样,问题是孩子是我们自己的,能够主宰和把握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要自己愿意,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如果连自己都一再逃避和指责,还在理所当然诉说诸多的不公平和怨愤,最终能够帮助自己的又是谁呢,最终成为牺牲者的又会是谁,相信作为当事人最清楚。
家庭带给孩子的,往往比我们感觉到的要更多。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都是一样的,都是独一无二的,问题是作为父母呢?在指责和抱怨自己的孩子同时,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同时,是否考虑过,别人家孩子的父母又是如何在做,如何与孩子相处,不要只是在听别人怎么样说,重要的是能够切身感受,能够真正懂得和理会孩子,相信一定可以明白自己该如何面对,不要因为父母的所谓“爱“而伤害本来都是很有潜力的孩子,相信类似的事例在我们自己周围也是不少,为什么还一再模仿和复制呢?
爱孩子没有错,重要的是自己在怎么爱,用怎样的方式爱,孩子是属于父母,作为父母你们在相爱吗,如果父母都难以爱,难以和谐共处,又能够拿什么去爱孩子,只是用自己所谓的属于自己的自私的爱在爱孩子,孩子在如此的爱中成长将会怎样呢?当能够拥有一个和谐美满温馨的家,当彼此沉浸在爱中,能够让爱在彼此间流动,能够享受其中的爱的滋润和沐浴,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可以茁壮成长,而不要因为自己私欲让孩子成为父母的推辞和警钟,很多时候,爱也是很脆弱的。
父母不要扮演孩子的拯救者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