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来,身边已不见母亲,耳边隐约传来轻轻的抽泣声和喃喃细语。那是母亲有在想父亲了!翻身起床,拿起母亲的外衣,循声来到堂屋,只见母亲正坐父亲的遗像前,轻声地说者话。将外衣披在母亲身上,想劝母亲回去睡吧!可看着面前的一对老人,我却怎么也说不出,只能和母亲一起回忆,回忆我的父亲,回忆他们的从前。
父母亲都是解放前出生的人。爷爷在父亲两岁时便去世了,留下奶奶.父亲和两个未成年的姑姑相依为命。兵荒马乱的年代,孤儿寡母的日子出奇的苦,可奶奶毅然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
姥爷.姥姥得知这一情况后,都深深为奶奶的气节所感动,经常有意无意的帮助奶奶一家,时间久了,两家人也慢慢有了感情。或许是钦佩奶奶的忠烈气节,又或许是相中了父亲的忠厚善良……在母亲十六岁那年,姥爷把自己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了父亲,并像亲儿子一般对待父亲,直到把父亲送入大学。而姥爷自己的儿子.我的亲舅舅至今依旧耕种劳作在故乡的土地上。
英俊挺拔又在知名大学就读的 父亲,自然成了许多人家择婿的最佳人选。可任凭媒人说破了嘴,父亲丝毫不为之所动,并在大学毕业后,立即和在老家的母亲完了婚。
我相信,媒人们说的人家中,绝对有比母亲漂亮的.比姥爷家富有的.甚至还包括有权的……可父亲依然会选择母亲。因为,天生正直的他始终将“忠孝仁义信”当作自己做人的准则;饱读诗书的他绝不会将:受人滴水恩,必当涌泉报“的 古训抛到脑后。
父母婚后的生活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恩爱缠绵,有的只是平淡如水的日子和分居两地的 无奈。父亲毕业后,分配到新乡工作,母亲只能独自一人在老家照顾奶奶.料理农活。直到有了我们兄妹五个,依旧是 母亲一个人在家忙碌。
那段日子是怎么过来的,我已经没有记忆了,母亲也从不对我们提起。我想,应该是很苦吧!可能也正是这个原因,当我们全家来到河南油田后,父亲第一件事便把家中的“经济大权”全部交给母亲!这在那个时代是需要勇气和魄力的。可父亲做到了,他是想用这种方式,补偿对母亲的亏欠,表达对母亲的感激。
慢慢的,我们兄妹相继成人,和外界的接触也多了起来。看见别的伯伯.阿姨牵手散步,亲密无间;而自己的父母却始终相敬如宾,外出逛街一前一后,外出买菜一左一右,在家中不要说是亲密的动作,就连一句关怀的话语都没说过,都非常奇怪。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几十年的婚姻已经把爱情消耗怠尽,变得平淡如水?直到那年,母亲因重病住院,等候在手术室外的父亲因为担心而一夜白头时,我才知道,我的父亲母亲爱有多深。
他们的爱不是肤浅的,而是入骨入髓的。他们的爱在无论健康疾病,永远都咸甜适当的饭菜中;在第一缕秋风刚刚刮起时,便出现在衣柜里的秋衣中;在无论熙熙攘攘,依然能在茫茫人海中立即找寻到彼此的 默契中……他们的爱已经溶入到家中的每一缕空气中。他们的爱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去感受。也许!用尽一生也未必能学得会。
母亲出院后,肤浅执意不再让她干任何家务,无论让我们这些儿女安心工作,从未进过厨房的父亲开始摆弄起锅碗瓢盆,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把饭做的和母亲一样香甜。
病魔在母亲身上留下的痕迹被父亲的爱一点点的拭去,慢慢健康起来的母亲也使父亲脸上挂起了久违的笑容。可就在我们以为幸福离我们如此近的时候,幸福却突然的爆裂。
八月十五的晚上,刚刚吃完团圆饭回到自己家中的我接到了大哥的电话:“父亲可能快不行了!”
我 是怎么赶回家的,已经不记得了,安详的如同睡着的父亲和伤心欲绝的母亲成为我泪眼中唯一的记忆。
在亲戚和老乡们的忙碌下,我们送走了父亲。可母亲却又一下子回到了当初,变得憔悴.柔弱.敏感,让人担心,让人心疼。那时的我,居然莫名的责怪起父亲,怪父亲走的那么匆忙,匆忙的连句话也没有交代。您怎么就舍得下母亲,舍得现我们!您为我们做了那么那么多,我们还没有回报,您怎么就这么走了……
一阵秋风吹来,母亲禁不住打了一个寒颤,我赶紧握住母亲的手。看着照片中的父亲,依然是那么的慈祥只是那双眼睛,似乎还有着些许的担心。父亲,您放心吧!我和哥哥们会替您握着母亲的手,用爱为她遮风挡雨,用爱为她驱赶病魔,让您的爱在世间延续。
我的父亲母亲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