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情加油
为爱情疗伤

忧郁的星期天

一直喜欢幻想自己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优雅:在花丛中熟睡的脸庞,天使的翅膀载着永恒的幸福与安详,我希望没有人为我悲伤,亲友们在平静微笑。如果可以,我希望有一些美妙的音乐,那些我爱了一世的美妙音乐,它们会陪同我在另一个空间开始新的旅程。
死亡于我,是镶着白色蕾丝花边的圣洁请柬,也许对大多数人来说,却是恐惧以及生者对死者的哀伤追忆。有一首很凄美的歌曲,叫《忧郁的星期天》(又名:黑色星期天),那种生之终曲的绚烂美得令人心碎,可是在网上我却看到很多关于它的恐怖传言,有人说那是一种自杀的暗示与毁灭的诱惑,我想这些传言的心理暗示才是那些象瘟疫一样关于死亡的阴影的来源。爱情会幻灭,也许这只是一篇为爱而谱写的最好的祭文,只有在这样的祭文里,我们才可以看到那高于一切的神圣爱情,我们才可以藐视死亡的存在,以死亡的形式给爱情以永恒。我还听到一种“给与处在二战期间绝望的人们以临终前的最后安慰”的说法。。。。。。总之不同的人在这首歌曲中拥有着各自不同的感触。
1932年,匈牙利的作曲家Rezso Seress(鲁兰斯·查理斯)与女友分手后写下了这首曲子,据说原曲为43分钟的以钢琴管弦乐作品,因为涉及可能间接导致一百多人自杀而在1945年被查禁销毁。这个事件被称为20世纪最大的音乐奇案。我们现在所听到的不过是一些翻唱的歌曲及短小的乐曲。它有着听来较为悲凉忧郁的小调式旋律,相对歌曲三至四分钟的长度来说,它出人意料之外的较大起伏能牢牢抓住人的情绪,仿佛承载着人生的沉重喘息与无尽绝望,不经意间触动了人性中的孤独与脆弱,它真实道出了一些人选择离开前的心情
我在选择版本时意外地发现很多熟悉的名字:Billie Holliday, Louis Armstrong, Sammy Davis Jr., Elvis Costello, Stan Kenton, Ray Charles, Josephine Baker,Sinead O’Connor, Maurice Chevalier, Tom Jones, Mantovani, Lydia Lunch, Bjork, Sarah MacLachlan,ChristianDeath,Gitane Demone….除却一小部分仰仗其声名而附庸的翻版, 各国都有自己语言版本的《忧郁星期天》,据说差不多有五十几个版, Hernadi Judit低回的匈牙利版,anarchist气若游丝的电影原声韩文版,Serge Gainsbourg 的法文版,甚至还有徐怀钰的国语版和陈彗娴的粤语版。。。。。。在这些不同的声音里我听到了一首好歌经过种种诠释后的不同面貌。女声的版本居多,她们用自己的演唱方式唱出各自对爱情的理解,拨开死亡的阴霾,让我们来倾听她们灵魂深处的声音。
三座葛莱美奖、五座朱诺奖得主Sarah McLachlan的版本在众多的版本中被称为“第一版”,确实最能表达那种因失去吾爱而殉情的悲痛。她的声音里有着泪水咸咸的味道,高音处有种撕心裂肺的绝望,情绪上的把握相当到位,旋律起伏间能让人看到那个真实的泪如雨下的身影和湿透了的写着遗言的纸面,女性的柔弱与敏感在简单的吉他和弦的映衬下愈觉凄美,哀莫过于心死!眼泪渐凉,伊人渐远。。。。。
Sinead O’Connor版与Sarah McLachlan版比较接近,这也是被泪水浸泡过的声音,演绎上较之柔弱并内敛,更象是内心的呓语独白,编配上管弦乐的加入仿佛清冷的夜雾,爵士乐细碎的节奏里有种要没顶的忧郁,就这样哭了,累了,睡了。。。。。。
Carol Kidd的演绎要明显成熟于其它人,感情厚重而深沉,特别的颤音里夹杂着丝丝欲哭无泪的苦涩。这是我听到的唯一一个清唱的版本,此时任何声音的介入都是多余。而Carol Kidd的CD的录音品质向来也是无庸置疑的。
爵士名伶Billie Holiday的翻唱引起了美国经济大衰退时期许许多多人低落、绝望的心情共鸣。有着坎坷人生经历的她最能唱尽班驳的伤痕,那是老电影里发生在夜幕中街道尽头的黑色故事,在早期唱片特有的摩擦声的背景下,聆听心灵深处的哭泣与呐喊,感受那刻骨铭心的疼痛。她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她的忧伤与快乐都会让人流泪。尼采曾经说过:“我从深深的梦中觉醒:世界很深,比白昼想象的更深。世界的痛苦很深,快乐比心中的忧伤更深……”
Lim Hee Sook的喉音与Louis Armstrong很相似,沙粒质感的音色里隐约感觉有灼伤的味道,带着独特的拉丁唱腔,歌手冷门到无证可考,却有着不俗的实力,孤独而骄傲着。这是个录音不错的版本,钢琴声通透而清冷,低音区敲击时的回响余韵真实而深沉,人声结像立体生动。
朋友说很喜欢另类的Bjork的版本,他这样评价 Bjork:“精灵一样的歌声,不循常规的演绎,古怪轻灵,比较自我和随意,情绪很深入 ”。我觉得这位冰岛妖后的演绎相对夸张,象在罪孽的幽暗里燃烧,高潮处很打动人,有种强烈的诉说感,哭到沙哑的喉咙与哽咽游离的小号划出一道道裂痕。。。。。。
最为诡异的应该是Damia的版本,那是被魔鬼诅咒过的声音在荒野中颤抖着传来,那白描式的演唱方式及那地狱传来的伴唱都是那么的阴冷,时间凝固在惊恐的眼眸中,瞳孔里时光坠落,雨沙沙落下,重回寂静。
Diamandagalas版是一封恐怖的魔鬼邀请书,有种让人窒息的压抑。那未能平息的冤曲在黑暗的空旷中回响着,冰凉的钢琴声象极了徘徊在身边的脚步,待歌声稍停,它便靠了上来。。。。。。
Lydia Lunch版仿佛哥特女巫浑浊的喃喃自语,一种呻吟式灵异般的召唤,加入了弱音器的小号刺耳凄厉穿透梦靥,死亡气息如丝般勒紧呼吸。Lydia Lunch也是无浪潮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声音。
不知这些是否就是很多人说的所谓“难听之极”的版本?
同是哥特风格的Gitane Demone在此曲中表现得很平静,歌声里似乎有一种预言的黑潮,无关美丽,却不能忘记。
Marianne Faithfull的嗓音苍凉嘶哑,像浸染过血泪的骨头在歌唱,这也是其中最为苍老的女声,象是一个老妇对逝去老伴的怀念。毒品毁坏了她的歌喉,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她一度消失后又重获新生后的歌声。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Sarah Brightman的天籁之版,她的嗓音华美,演绎的哀而不伤,有种少女的轻愁,即便是雨笠烟蓑归去也,归去亦如诗。
以上都是女声版的《忧郁星期天》,没能找到Louis Armstrong的版本是件遗憾的事情,我听到The Smithereens乐队泛着摇滚光泽的Band之声及Serge Gainsbourg随兴不羁的诠释。比较突出的男声版本为英国摇滚歌手Elvis Costello的民谣吉他版,他的音质有些粗糙,却也很感性,男人也许真的不会轻易流泪,伤心成了歌声中一种说不出的痛。
除了这些人声精品,以下的几个版本是不应忽视的: Meditation Music爵士钢琴版中绝美晶莹的钢琴质感、细碎的鼓刷,丰富的泛音。。。。。。来自美国的Kronos Quarter(四重奏)乐团中的弦乐音色里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忧郁,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愁丝百转,琴弓的起伏与力度间表现出的张力是一种无力抗拒的哀婉凄凉,在揪心的绝望里越陷越深,溢满一室的黑,深不见底。。。。。。
每个人心里都一定有阳光所无法照到的角落,那里是一片密林,有邪恶的枝桠,树下长着有毒却异常鲜艳的野草莓,那是人们在孤独的暗夜无法逃脱的心之樊篱。有时,生死只是一念之间的事情,拒绝野草莓的诱惑,记取它的美丽。勃拉姆斯说:" 自由,然而,孤独",在孤独中、黑暗中寻找心灵的自由,品味那些来自音乐中的思想与智彗。我不相信死亡能带给人解脱,但是却相信智彗能让人超脱。
唐朝著名高僧鸟窠曾有诗云:“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如果按照佛教的说法,生死总是在不断轮回,那么生也许就是死的开始,死又可以说是另一种重生,不过是终点又回到起点而已。人生到处知何似?洞悉生死的奥秘,一切便都是微不足道的了。无所谓过去将来,无所谓生死悲欢,佛陀拈花微笑,尽是禅无限。
 

赞(0) 打赏
文章名称:《忧郁的星期天》
文章链接:https://www.qqzzhh.cn/1627.html
本站内容系会员投稿,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相关文章

  • 暂无文章

评论 抢沙发

评论前必须登录!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提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